壶友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,怎么去评判一把紫砂壶的功力高低,从一二百的壶到上千上万的壶,具体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呢?特别是新壶友,相关紫砂知识比较少,更难以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评判标准,今天就以子冶石瓢为例,给大家分享几个欣赏角度,去对比不同功力和等级。
看一把紫砂壶可以先从泥料入手,比如说下面这些子冶石瓢。




看图片中各种颜色、各种质感的子冶石瓢,第一步就是去判断这把子冶是什么泥料制作的,暂时先不要管各种细分、各种名字的泥料,应该从大类去判断,是紫泥、段泥、红泥(朱泥属于红泥类)还是降坡。
怎么去判断?去观察原矿泥料和非原矿的基础特征,这个基础特征又是什么?就是它的泥和砂的融合度,从这种角度去分辨。
下面这张是原矿泥料应该有的融合度。

泥与砂是彼此拥抱,难分难舍的。
下面这个是非原矿。

调配等级比较低,砂和泥结合得生硬、死板,砂感突兀,这种泥料品质比较低。
从泥料方面做了基础的判断之后,再去看它的成型工艺。
判断手里的紫砂壶是全手、半手,还是机车,我们在其它文章中已经分享过多次,这里就不展开了,有兴趣的壶友可以去看一看。
看完了泥料,成型工艺,判断一把紫砂壶的做工如何,就要从壶的细节来看了。
比如说紫砂壶表面特征最明显的嘴、把、钮、盖、底。
先来看看壶嘴。

子冶石瓢壶嘴的圆度、厚度,还有与壶嘴的暗接,像长出来的一样,那就是用了心的好工。
然后是壶把。

壶把内外的合模线是不是明显,还有与壶身的融合度,暗接的不留痕迹,明接的清晰明朗。
再然后是壶钮。

壶钮的合模线是不是处理的干净,与壶盖表面的连接,是否自然流畅,钮的左右点是否匀称,钮桥的圆弧度是否流畅、圆润、两边角度是否大小一致。
再然后是壶盖。

有没有宽盖的现象。
最后是壶底。

子冶接底线是否处理得干净、三足的规整度、圆润度等等。
这样从外观我们基本上就对这把壶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,然后可以打开壶盖,看看里面,处理得是不是干净利落。


子冶石瓢另外一个特点,就是多配以雕刻和其它装饰手法,雕刻要分是机刻还是手刻,机刻的优点是精细,清晰,细节丰富,比较适合复杂的花纹。

手刻的纹理深浅不一,相对于机刻来说不规整,但是生动,形象,比如说刻人物,看它的开脸,看人物的面部表情、体态姿势是不是生动逼真,刻竹子,竹节、竹叶刻画的力度,线条的舒展度,能不能展现出竹子的生机与活力。

还有刻绘与壶体的比例关系等等方面。
要去看刻绘的质量,对壶的质量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。
其它还有堆绘、镶嵌等工艺,不是大类,我们就不过多地讨论了,壶友们可以自己留心观察一下。

以上几个方面都是从基础的功力角度去判断,没有涉及到壶的形体、架子,壶友们掌握了以上几个看壶技巧,基本上就可以对一把壶的等级做出判断了。
它们各自对应的价格和价值,也就比较明晰了。
(文中部分图片引用公开资料,侵删)
这里是当家小吴聊紫砂,我们下期接着聊。
如果你也喜欢紫砂壶,喜欢清茶一杯的慢生活,我有好壶好茶,邀你共赏!
